以下根据马蔚华先生演讲内容精编整理: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应对气候危机的唯一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增加了1.24亿,在2030年之前消除贫困的目标很难完成;同年,全球饥饿人口激增1.61亿,达到了8.11亿;疫情之下还有相当于2.55亿份全职工作损失,失业潮在不少经济体中席卷。新冠疫情之外,与疫情相关的如气候变化,导致了气候环境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端天气、洪水干旱、亚非蝗虫、持续森林大火、物种灭绝等由气候危机导致的事件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运行和人类的生活。
人类在疫情中深刻反思,认识到所有这些挑战,无不与过去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以及粗放的发展模式有关,这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不仅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使人类社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按照这种模式继续,人类将面临生存绝境。
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选择。实际上,世界很早就有“吹哨人”警示人类。从美国科普作家卡逊、管理学家梅多斯到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都曾忠告人类。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造成伤害;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在乎者即赢家》报告,首次完整提出了ESG的概念,突出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议题的实质性和关联性,为ESG、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进一步纳入投资决策考量奠定了基础;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之后15年(2016-2030)新的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及169项细分目标,以期推动解决全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领域平衡发展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唯一的选项。
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走出困境、走向繁荣的方向,而可持续金融便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测算,为达成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每年需要5~7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其中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4万亿美元,而其财政投入和慈善捐赠仅能覆盖1.4万亿美元,尚有三分之二的资金缺口亟待市场投资,而这个缺口在新冠之后急剧扩大。由于很多社会问题都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若每项经济活动从开始决策时就注意经济效应和价值的一致性,最大限度的关注社会平衡、治理成本和扶贫成本,这样才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完成联合国提出的17个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金融的蓬勃生长正在积极回应这一挑战。根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在2021年发出的最新报告,截至2020年,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五大市场的可持续投资达到了35.3万亿美元,两年内增长了15%,总计相当于五大地区所有管理资产的36%。而2021年中国市场上泛ESG投资公募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万亿元人民币。联合国支持的在全球推广ESG投资的PRI组织在2021年10月签署方达到了4473家,比年初增长了20%。中国的PRI签署方也在2021年10月已经达到了75家,相比年初增长了近39%。
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大家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可持续金融的认识越来越高,参与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金融越来越广泛。今年上半年,中国参与绿色信贷达到近13万亿,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居全球第二。全球可持续发展金融方兴未艾,而中国是其中亮眼的新生力量。
双碳目标与共同富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机遇
当今,我们有两大重要的推进可持续发展金融的机遇。分别是双碳目标和共同富裕。习主席于9月联合国大会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当下“1+N”政策接连出台,碳交易市场如火如荼,绿色金金融、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发展迅猛,形势大好。2021年8月17日,习主席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共同富裕是下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两大目标给可持续发展金融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有:碳排放核算和交易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减排技术尚未成熟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挑战中孕育着机会。在3060碳中和目标下,有五大行业面临重大行业机遇,这些机遇也亟需可持续发展金融的支持。一是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链将蓬勃发展,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公布的“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2030年前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30%左右,2060年可达85%以上。二是与清洁能源相配套的电力基础设施将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如各类储能技术等。三是新能源汽车将广泛替代燃油汽车,其渗透率有望从2020年底的5.3%提升至2025年的25%以上,2060年交通电气化率可能超过80%。四是环保与节能增效产业将在建筑、钢铁、水泥等工业领域实施广泛的绿色化技术路线转型应用。五是与碳吸收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加速实现,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生物质碳捕集与封存(BECCS)等。
而在中国推动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金融也不可或缺。推动共同富裕有两个要点: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
第一,把蛋糕做大,意味着追求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来,共让8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2020年的GDP超过101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大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在疫情影响下美国2020年的人均GDP仍然达到了6万美元,是中国的6倍。所以,通过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把蛋糕做大。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二,把蛋糕分好,是让先富带动后富,让更多人富起来。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在近年来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仍然比较严峻。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在2020年达0.468,在世界上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基尼系数高意味着贫富差距大)。而中国的财富差距体现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两个方面,可持续发展金融要引导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流动,通过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增长。通过包括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影响力投资在内的所有可持续发展金融,通过共同努力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实现中国的伟大战略目标。
用金融力量开启新商业文明
2020年的这一场危机,让人类意识到生活常态的脆弱性,让更多的人反思过去“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危机中,资本市场越来越深刻地发现,只有义利并举,追求可持续发展,方能基业长青。可持续发展100 ETF七年的回测表现证明了,可持续发展就是最好的投资机遇。除去 2019 年和 2020 年,其余每年收益率均超过了沪深 300 全收益指数。虽然可持续发展 100 指数收益率 2019 年以来不及沪深 300 指数,但任何一个模型都不能适应所有市场环境和情况, 我们的研究发现, “义利 99”和沪深 300 的投资收益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表现有着强正相关关系。从三级指标的因子分析也可看出,绿色发展、公司治理等指标也能稳定带来超额收益。我们相信注重长期价值、义利并举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未来表现将更加优异。
企业家开始以利益相关方的视角思考和保护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处理企业发展的外部性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商业文明时代已经开启。
建立新的商业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理念、行动、还要有生态,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持续。这个生态中,要有标准,包括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投资、可持续金融的标准。有了标准,还需要第三方机构的评价认证。基于此我们成立了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公司。盟浪研发了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体系FIN-ESG,它将企业的综合价值用六大体系指标来进行衡量(即经济表现(F)、创新能力(I)、价值准则(N)、 环境表现(E)、社会表现(S)和公司治理(G)),我们在过去七年有广泛的实践。盟浪FIN-ESG研究这套评估方法对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用公益的初心、商业的模式、金融的工具、科技的手段来解决更多社会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把理念变成行动,这是盟浪肩负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追求SDGs所引领的新商业文明,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以影响力投资为方向,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实现人类美好目标!

盟浪是一家专注于可持续发展价值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盟浪应用前沿科技, 打造智能管理算法和数据平台,为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与政府机构提供可持续发展金融前沿资讯、多维数据、量化评估、认证培训、风险管控与定制化咨询服务。
获取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盟浪SusallWave”官方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