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订阅资讯
申请试用
当前路径:

携手努力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COP15第二阶段会议

2022-12-08 19:49:02 责任编辑:陈诺

当地时间12月6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吉尔博,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出席发布会,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黄润秋首先向参会记者介绍了COP15第二阶段会议筹备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磋商进展等情况。他表示,中国自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一直以最高的政治意愿和最强有力的行动,推动COP15大会进程,以实际行动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举办COP15的坚定支持。2021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等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强大政治推动力。大会通过《昆明宣言》,为第二阶段会议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目前会议各项议程及筹备工作已准备就绪,各利益攸关方都表现出了推动“框架”达成的强烈意愿。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发挥领导力,尽最大努力推动和协调各方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框架”。



黄润秋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在推进COP15会议进程上所作的努力和成果,以及“框架”谈判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等提问时表示,在上个月结束的G20巴厘岛峰会上,包括习近平主席在内的G20领导人发表宣言,呼吁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框架”。自第一阶段会议以来,中国充分利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G20环境与气候部长联席会议等重要场合和时机进行沟通协调,有效提振了第二阶段会议全球政治势头。中国主持召开了近40次《公约》主席团会议,100多场不同层级的双边和多边工作协调会、讨论会,推动各方凝聚更多共识。与秘书处、加拿大建立了三方工作机制,协力推动大会筹备各项工作。中国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COP15进程。目前“框架”谈判在三大目标的平衡、资金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等方面存在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将通过主办高级别会议、部长级协调会、“主席之友”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对话磋商,同时确保各利益攸关方的广泛参与,加速谈判进程。



会上,吉尔博就加拿大如何发挥COP15东道国影响力、安德森就如何与各方沟通协调以达成COP15预期成果、穆雷玛就如何推动“框架”的达成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携手努力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围绕会议最重要的预期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进入最后冲刺时刻。中国正继续发挥主席国的领导力和协调力,积极推动谈判成功,为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作出中国贡献。


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是国际社会的热切期盼。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约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2010年国际社会制定了2011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即“爱知目标”,其中设定20项目标,但到2020年没有一项完全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正在谈判中的“框架”是为到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锚定方向的总体性、战略性纲领文件。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已过去近两年,时间紧迫,参会各方都表现出了推动“框架”达成的强烈意愿。正如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主席伊恩·波因纳所言,本届大会至关重要,希望看到各方达成有足够雄心而又务实可行的最终“框架”,切实遏制自然系统退化趋势。


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中国已带头夯实基础。中国自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全面履职尽责,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沟通协调,发挥主席国的领导力和协调力,积极推动磋商谈判进程。在昆明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上,中方在高级别会议期间首次设置并成功举办了领导人峰会,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第一阶段会议还通过了《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提供了政治动力。


第一阶段会议以来,中方组织召开了近40次公约主席团会议,并在工作组会议中作为主席国积极协调各方,推动各方为达成“框架”相向而行。目前,“框架”结构及核心表述已经基本成型。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说,中国作为大会主席国与各方接触、了解并解决观点分歧、推动雄心处于合理水平,这对达成基于科学、未来避免灾难性后果的“框架”而言是基础性作用,因此中国在谈判中的作用尤其在最后两周的冲刺时刻绝对关键。


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亟待各方践行共同体精神。“框架”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各方在一些具体议题上还存在分歧。“框架”的通过和实施最终也有赖于其实施机制,尤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调动和资金支持,这是“框架”谈判议题的重点和难点。


中方期待,“框架”的制定、通过和执行过程真正体现多边主义,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呼应并践行本届大会的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所体现的共同体精神,展现出化解困难与分歧的智慧和勇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基础,这正是本届大会主题的含义。我们必须确保地球生命得到妥善维护、妥善保护、妥善恢复,在可持续利用中公平合理分享相关惠益。


“我们在期待,世界也在期待。”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6日在第二阶段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期待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拿出最大诚意,展示最大的灵活性,寻求最大公约数,推动‘框架’达成。”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共同家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景。只要国际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就有望取得积极进展,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征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声明:本平台转载分享的文章,旨在传递行业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日期 | 来源:2022年12月8日 | 新浪网 (https://finance.sina.com.cn/esg/ep/2022-12-08/doc-imqmmthc7387801.shtml)

来源:新浪网 原网站发布时间:2022-12-08 00:12:53
上一篇:聚焦COP15-2: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蓝图谈判步入最后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