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订阅资讯
申请试用
当前路径:

论坛回顾| ESG投资:长期主义的实践与坚守

2022-12-29 20:55:02 责任编辑:陈诺

导语:ESG投资必须实践和坚守长期主义。ESG既要有完善的投研流程,又要有具体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投资策略。


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到底需要多少资金?世界经济论坛今年7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这个数字是14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金融协会又做了一个测算,提出需要的金额是世界经济论坛数字的3.5倍,也就是487万亿人民币。”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CEO、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创始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金融技术委员会委员白虹在2023《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


面对数百万亿元计的市场规模,如何调动每个经济活动主体的活跃性,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等一系列问题,中诚信集团首席执行官马险峰,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以及中美绿色基金首席投资官、合伙人吴竺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ESG投资必须实践和坚守长期主义。ESG既要有完善的投研流程,又要有具体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投资策略。


ESG投资与评级


中诚信集团首席执行官马险峰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之后,ESG越来越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双碳’目标的实现到2060年还有38年的时间,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肯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离不开长期资金的支持。在长的、大的周期,长远目标的背景下,绿色低碳的投融资活动,ESG投融资活动必然是长期的。一定要有长期的想法和考虑,优化资源配置,能够追求长期回报,投资风险反而可控。”马险峰认为。


马险峰说,中国需要在金融框架下来考虑参与ESG投资的资金底色如何,“资金量需要这么大,来源怎么样?所有资金的来源、投资活动都需要金融支持。对我们来说就是要不断健全绿色金融制度,或者叫可持续金融制度。


马险峰介绍,中国从2015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方案》,提出了绿色金融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发展绿色金融。2016年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比较快,特别是金融产品创新,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健全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气候投融资试验区发展,“应该说(发展)都挺快的,资金像水一样,(我国)建的修水渠道,在监管框架下运行金融风险可控,功能作用也能得到不断的发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上市公司都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这在全球做的速度比较快,质量也比较好。”


截止到今年9月末,我国绿色贷款本外币贷款已经到21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是1.26万亿元,绿色主题的公募基金是4200多亿元,各类指数公司发布的ESG相关指数已经接近200条。


马险峰表示,面对未来“双碳”发展目标的实现,要落实“双碳”目标应该说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一个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不但是中国,对全球也一样,加快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特别是零碳和负碳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各行各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特别强调一下碳市场的建设,从去年7月16日碳配额市场已经运行,碳的价格会形成全社会减碳,社会综合性成本,碳价对绿色低碳行业的引导,对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化的转型升级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马险峰说。


ESG投资的长期理念和投资收益是否能匹配?马险峰认为:“投资(ESG)的财务回报和环境效益回报,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可以兼顾的,不是矛盾的。”


中诚信集团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建立了上市公司ESG数据库。马险峰透露,“(中诚信)把近1万家公司,从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年度所有ESG数据库都建立起来,做了57个行业模型。细分指标,分了4-5级,最多700个,最少300个。”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公司和发债企业都有ESG的评级标准,有2.35万个评级结果,对应每一个ESG表现都有评级,评级后优秀的企业拉出来形成ESG指标体系。有ESG评级数据库以后,我们能够引导公募基金,引导证券公司资管朝向ESG评级好的方向去配置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回报和环境回报基本是一致的。”马险峰称。


公募基金如何践行ESG?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则透露,中欧基金这些年主要做了五件事:加入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将责任投资理念列入公司战略;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可持续投资的研究框架,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到投研管理全流程;开发了可持续投资主题的产品;提供了“碳中和”主题的投资产品和服务。


“我们公司的投研人员在做上市公司调研的时候会同时展开ESG评估和讨论。这样既能选到好的长期投资标的,帮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也能创造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实现多方面的共赢。”刘建平说。


刘建平介绍,2020年,中欧基金发行了公司第一支以ESG为主题的公募基金产品——中欧责任投资基金。去年7月,中欧基金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欧财富推出了“碳中和”主题投顾策略。今年一季度,中欧基金又推出了主投碳中和方向的公募基金产品——“中欧碳中和”。


刘建平表示,希望通过自身专业的能力,既帮助投资者把握碳中和主题的发展红利,同时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刘建平也指出,ESG投资非常符合养老金的特有属性,在我国的养老金投资领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养老金的避险属性使它更倾向于稳健的投资风格。相比于传统投资,ESG投资注重被投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因此,基于多策略整合后的ESG投资策略会使投资过程变得更科学。


第二,ESG投资符合养老金的长期属性。ESG投资强调被投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除了考察企业短期财务指标外,更注重考察长期发展潜力和能为社会创造哪些价值。ESG投资为普通投资者筛选出了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标的,与养老金的长期属性一致。


第三,养老金的公共属性要求它更关注社会效用。上市企业存在碳排放、影响气候变化等长期潜在风险,这些长期潜在风险都将是ESG投资的重点考察指标。ESG投资通过筛选对环境友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帮助养老金实现社会效用和社会价值。


“总体来说,ESG投资有助于养老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帮助培养投资者的长期投资意识,而大体量、长周期的养老资金也有助于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全国社保基金是中国养老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已经率先开展了ESG投资试点,给我国的养老金ESG领域投资开了一个好头。”刘建平说。


机构投了哪些ESG项目?


作为一线出钱投资的机构,中美绿色基金与愉悦资本都投了大量的符合“双碳”理念的项目。


中美绿色基金首席投资管、合伙人吴竺表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不同的阶段,“碳达峰过程中需要大量清洁能源的引入,不是简单的不再用煤。我们从能源角度上的四个环节来考虑,能源全生命周期包含能源生产、储运、利用和最终循环回收。四个环节都应该发生巨大的变化才有可能综合实现碳达峰目标,而不是不再使用高排放的能源。”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四个环节有各自的差别,中美绿色基金建立了自己的一套ESG评估方法,在四个环节上把各种不同类别的企业进行了区分和划分,四个环节上我们认为它的属性和特性不一样,选择和判断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权重,我们建立了160多个权重和选项。”吴竺介绍。


吴竺透露中美绿色基金这些年在上游光伏做了很多布局,储运阶段则介入了氢能,利用端介入了芯片等绿色材料,循环利用正在看固废和危废的使用。


吴竺进一步透露中美绿色基金投了很多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大型的储能,“储能分季节和日调峰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很稳定,像调节阀一样,非常适合长期基金,比如保险、社会养老基金。加上一些杠杆以后,总体收益非常不错,而且很稳定。”


“此外是C端,整个能源变局以后,‘双碳’革命就是能源革命。减碳化和去碳化过程中不光是生产,储运和回收都要做改变,这些都要靠技术去转变。技术必定是投资的主线,也是我们基金的主线,我们就是以绿色硬技术为主要投资方向。”吴竺表示。


吴竺进一步介绍:“这里面就存在一些选择,首先我们会对于能源生产、储运、使用、回收四个环节有技术图谱画像。其次,我们对未来减碳增碳,也高增长力、潜力的技术会有关注,同时在技术上下游关联的产业进行相关的布局,形成一个产业链,共同推动这个技术对于产业的贡献。”


“第三,我们会去做一些协同。通过投资逐让产业圈渐形成他们的朋友圈。比如我们会把投资的检测芯片给风电企业、光伏企业,形成产业的互动圈。通过这样共同推动‘早快’技术企业在产业上跟其他企业进行互动,形成产业交流和应用交流。”吴竺表示。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则表示,风险投资天然伴随着长期主义,因为VC从项目投资到退出,周期多为10年以上。碳中和是未来二十年的投资大主题,既有经济效应,又有社会效应,呼吁长线资金的加入。“我们认为碳中和是具有二十年以上投资价值的大主题,我们将在这个领域持续深耕。”


汽车与出行领域是愉悦资本的投资根据地,进而延伸到新能源汽车与碳中和领域,先后支持了蔚来汽车、摩拜单车、能源数字化企业能链、优信二手车、汽车配件及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源件星球、储能领域的乐驾科技、柔性液晶材料及应用企业唯酷光电、智能家居企业绿米等。此外,愉悦资本也很早介入了植物蛋白等碳中和领域,支持了植物肉食品企业星期零、植物奶品牌植物标签等公司。


谈及碳中和投资最大的机遇时,刘二海表示,实现碳中和的最大抓手是能源,而能源领域减碳的核心突破口则是电。由此,电动汽车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统计显示,能源系统碳排放占比约为80%;其中,电力系统碳排放占比就超过40%。


另一个机遇则是能源行业。2021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超过8万亿度,其中,有1万亿度电来自风电和光伏发电。“有巨大的空间可转换为可再生能源。”刘二海表示。


刘二海指出,碳中和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其关键是解决能源问题,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科技和规则毋庸置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从电动汽车引发的汽车、能源、人工智能三场大变革中,可以看到,市场的力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为例分析称,2013年至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平均价格不断下降,由2013年的668美元/千瓦时,下降至2020年的137美元/千瓦时;2022年,维持在150美元/千瓦时左右。锂电池价格的下降,带动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活跃度的大幅提升。


他表示,关于碳中和投资,各方在认知上存在一些误区,将碳中和投资的“责任”与“收益”对立起来。实际上,投资承担了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就必然会减少投资收益。过去几十年间,国外的养老资金,正是因为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源源不断投入到中国市场。


他表示,政府与市场两方力量的协作,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创投机构的责任在于寻找到市场的力量;以敏锐和专业,去发现并支持其中的新企业物种和新生态,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成就伟大企业的同时,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下方扫码体验盟浪碳融通


*如需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日期 | 来源:2022年12月29日 | 盟浪网(https://mp.weixin.qq.com/s/DHPWTz64mnzpJ7m1aKYw1g)

来源:盟浪网
上一篇:论坛回顾| 华夏基金李一梅:动荡中更显ESG投资韧性
咨询电话: 0755-2161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