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央视财经
2023年6月13日,“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正式举行,活动中发布了《年度ESG行动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马蔚华,作为技术委员出席本次活动。
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中国企业提升ESG建设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权威机构部门,推出贯穿全年的“中国 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暨盛典活动(以下简称“中国ESG发布”),着力构建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打造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ESG标准。
作为发布的首个成果,《年度ESG行动报告》研究表明:在国家战略引领下,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启了积极响应ESG理念,全面提升自身ESG水平的新阶段。中国大型公司在ESG发展方面的总体水平和优秀企业占比已经与全球大企业相当,各行业头部企业领跑可持续发展。同时,ESG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许多企业逐步建立ESG管理体系,将ESG管理要求融入经营管理中。及时发布ESG报告,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保障信息安全、促进科技创新、落实“双碳”目标、参与公益慈善、保障员工权益,以厚重的责任感助力可持续管理与价值创造。
据悉,“中国ESG”年度盛典将于年底推出,并展现中国企业的优秀ESG实践案例,以期树立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推动企业不断优化ESG实践,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推动ESG的良好氛围。
此次《年度ESG行动报告》活动中,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权威专家、多家企业代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等代表一同出席见证了《报告》的发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马蔚华作为技术委员会代表出席参与活动发布。
ESG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衡量因素与治理工具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作为一家聚焦可持续发展价值量化评估的金融科技企业,长期深耕ESG领域。我们认为,ESG在本质上是一种促进企业与环境和谐共处、与社会良性互动,自身规范治理的价值管理工具。在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下,ESG已成为防控系统外风险、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衡量因素与治理工具。
第一、从政策引导上看,ESG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2019年联合国发布《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融资路线图》提出1项目标、3大计划、6大领域和15项倡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2年3月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SG专业治理能力、管理体系、信披质量提出要求,并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力争到2023年ESG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实现“全覆盖”;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与投资者沟通中增加的ESG信息。
这一系列的政策引领,充分体现出ESG越来越受到多元主体的重视与认可,市场的价值锚点正在从追求“单维经济回报”转向“多维价值创造”,ESG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低碳转型经济的重要力量。
第二、从资本驱动上看,ESG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价值因素
资本市场层面,截止到2022年底,中国加入联合国责任原则投资组织的金融机构已达123家,越来越多的资金倾向于对ESG表现优秀的公司予以关注。
例如,在ESG基金方面, 2022年,在全球基金总体规模缩水5350亿美元的情况下,ESG基金规模逆势增长,净融资额达1824亿美元。在北向资金配置方面,北向资金对ESG评分高的企业更为青睐,研究数据显示, ESG评分在CCC的企业平均相对行业超配比例仅为77.9%,评分AA的企业平均相对行业超配比例为295.4%。在债券市场方面,碳中和债券自2021年2月创立以来,规模极速上升,到2022年底,我国碳中和债数量达427只,累计募集规模4420亿元人民币,平均募集规模10.35亿元人民币。
第三、从企业发展上看,ESG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驱动
2022年10月,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ESG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价值管理工具,与世界一流企业所要求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高度契合。
站在企业经营治理的角度,ESG对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海外市场准入、全球产业链协调、风险合规管控等方面都起到实质性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ESG全面融合至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ESG已经从理念倡导演化到商业实践。毕马威调查显示,世界财富500强的前250名的企业,2022年ESG报告的披露率为96%。构建ESG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头部企业的标准做法。
建设中国ESG标准应成为国内第三方评级机构的追求目标
一般来说,制定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在某个领域形成一套相对最优的秩序,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效益最大化。ESG作为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价值衡量工具,亟需通过标准建设促进它在中国的规范、健康发展。
首先,立足本土、接轨国际是制定ESG标准时需要遵守的原则
ESG是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性实施工具,而不同国家和地区面对的主要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等可持续发展议题各有差异,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制定ESG标准。中国的ESG标准,需要与我国的经济基础、政策制度、自然环境、产业特征等相互协调,避免生搬硬套的“本本主义”,才能发挥其最优的效果。同时,中国本身就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 ESG标准不能“闭门造车”;ESG评价标准在国际上已经有多年成熟经验,其科学内核可以相互借鉴,促进中国ESG标准有更加包容性的发展。立足本土、接轨国际,这既是制定ESG标准时需要遵守的原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其次,ESG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立足于科学的方法论和量化的评估体系
充分理解国际社会的评级方法,结合本土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估标准,需要充分利用数据智能化工具,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与量化的评估算法,实现系统性评估。同时,需要充分利用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价评估,通过公益的理念、商业的模式、金融的工具、科技的手段全面促进ESG在多元市场主体的实践,构建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 如需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日期 | 来源:2023年6月21日 | 盟浪SusallWave公众号